

在“铺天盖地”计划中,“铺天”就是覆盖进出上海的空中通道,包括上海两大空港和部分航班;“盖地”就是覆盖上海地面和地下的交通枢纽和干线,包括京沪高铁列车,连接上海两大空港、高铁站、会展中心的地铁线路等。
依靠媒体自身力量,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宣传和品牌推广非常困难,成本支出也将是一笔天文数字。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的创新思路是“借势”和“借力”。
“借势”,就是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强大号召力。通过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合作,我们搭上了进博会的巨船。
“借力”,就是借助各方资源为我所用。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我们整合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中国铁路上海局、上海机场集团、东方航空等多家单位的力量,通过带入“上观新闻带你看进博会”的主题,运用各种创意宣传手段,在实现进博会宣传“铺天盖地”的同时,也实现了上观新闻App推广的“铺天盖地”。
这个案例中,我们选取的宣传载体都是大客流交通工具和集散地。
7月25日,首列“上观新闻带你看进博会”主题专列在上海地铁2号线上投运。在进博会倒计时20天之际,4列“上观新闻带你看进博会”主题专列在上海地铁2号线和10号线上全部投入运营。
10月10日,复兴号“进口博览会主题宣传列车”在上海虹桥火车站首发每天运行2列,往返京沪之间。
此外,我们在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先后推出了“上观新闻带你看进口博览会”专题展览,抢占了虹桥火车站候车厅、贵宾室,虹桥机场旅客到达通道等重要位置。
2、重大活动宣传中媒体品牌的巧妙植入。
上观新闻运营团队策划这个“铺天盖地”计划的初衷,就是要在这场“家门口”的重大活动中,把“上观新闻带你看进口博览会”的理念深深植入用户心中,进而提升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的品牌影响力。
从进博会地铁专列外车的上观新闻吉祥物小狮子,到车厢内上观Logo、Slogan、App二维码的大量露出展示;从“复兴号”高铁专列车厢内桌贴、车门贴、海报、座椅头枕片等上观Logo的露出,到首发列车上乘务员发放的解放日报定制礼品;从火车站、机场的上观吉祥物小狮子“充当”的“导览员”,到东航班机上“空中看进博”的丰富专题报道,都是对解放、上观品牌一次次的曝光和展示。
3、手绘漫画让地铁车厢变成“网红打卡”地。
专列一大亮点,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用几十幅原创手绘漫画来普及关于进口的各种“冷知识”。漫画设计别致、绘制精巧、内容寓教于乐,从创意到绘制,都是由上观新闻自己的视觉团队独立完成。不少网友都纷纷与漫画合影,并给上观新闻的编辑传来照片,这是上观品牌内容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
地铁专列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我们融合线上线下,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为网友们创造了一个“名留地铁”的机会。
今年6月,我们通过APP和微信线上征集网友对进博会期待与祝福的留言,最终收获了近千条,其中包括吴敏霞、刘翔、曹可凡、蔡骏、毛卫宁、孙甘露、廖昌永、杨志刚、叶辛、谷好好、史依弘、茅善玉等知名人士的留言。我们从中精选了100多条留言,连同网友的姓名一同印在地铁专列车厢内。有网友把朋友圈截图发给上观编辑:“坐地铁找到自己的名字和留言,家门口的盛会,我也参与一把!”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大客流保证了品牌海量的曝光。以地铁为例,自7月至11月的4个月,带有解放日报和上观品牌的4列进博会专列在线下有超过900万人次的曝光量,线上曝光量超过千万。进博会主题高铁列车也至少覆盖旅客近10万人次,再加上沿途停靠站点的传播,宣传效应非常集中。
来自App和微信后台的大量用户反馈,是用户粘性提升的有力佐证。自7月至10月,每次我们“铺天盖地”计划的一环落地后,就有许多上观用户和微信用户给编辑发来了自己坐上地铁专列、高铁专列的照片和留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品牌在所有这些人流密集交通枢纽和工具上的露出与曝光量,让我们真正做到了一场用户“看得到”“记得住”“有传播”“有影响”的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