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Bivash与母亲Arati在白玉兰纪念奖颁奖典礼上
本报讯“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为表彰对全市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奖项。经本市各单位推荐,联席会议评审和市府外办批准,上海日报社的外籍专家毕韦西·穆克基(Bivash Mukherjee)荣获2014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颁奖仪式近日举行。此次全市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50位外籍人士获此殊荣。
十五年的上海情,中国梦
Bivash1999年来到中国,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这15年里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 和 人民,与中国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缘。Bivash一到中国的工作便是在上海日报担任夜班发稿编辑部的外国专家,他出色地参与了4届奥运会的报道以及在上海的2010年世博会的报道工作。由上海日报出版发行的《世博日报》在园区内受到高度关注和海外参展国与工作团队的欢迎。此外,他还参与了网球大师杯赛,F1大奖赛,APEC峰会以及汇丰高尔夫冠军赛等众多重要体育赛事的报道工作。
尽小我之力,推动中印民间交流
Bivash在详尽全面地了解了印度诗人泰戈尔与上海的深厚渊源,并探访了泰戈尔在上海的故居现状之后,在上海日报的副刊版面上以两个专版的特稿独家刊发这位诗人的事迹等,让海内外受众都了解了这位印度籍诗人的上海印迹。此后,参与制作了关于泰戈尔在上世纪20年代访问中国的一部纪录短片《东方之旅》。影片在上海作协、北京的印度大使馆以及孟买、新德里以及班加罗尔的ORF组织播放。随后纪录片登陆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艺术中心。影片还作为上海外语频道的一档特别节目《寻找泰戈尔》播出,受到了广泛好评。此举有效地推动了中印民间友好交流关系。在卢湾区(现为黄浦区)的支持下,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在茂名路南昌路口为泰戈尔树立了一座雕像。
除了这部影片以外,Bivash还曾参与编写了《中国F1大奖赛》一书。此书在2004年上海第一次举办这项赛事之后出版。他为上海作家赵丽宏的诗选《天堂的船》编写了英文版并获得了众多国外作家的好评。他还参与编写了《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一书。这是一部双语旅行指南,通过100多幅图片、地图及平面图,介绍了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所留下的众多建筑杰作。同时,Bivash也长期受邀作为上海外语频道的体育栏目 Power Sports的嘉宾。他的努力有效推动了上海与印度及国际社会的人文交流。
为公益出声,与上海人民同舟共济
那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有一个让每个上海人都记忆犹新但都带有沉重感的词,它叫SARS。那是一段人人感到忧虑的日子,卫生组织严阵以待,很多在沪的外籍人士都在此期间选择返回自己的国家。
然而,Bivash毅然选择留在了正值SARS的上海,坚守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每天如常的上班下班,并给身边的外籍人士以及上海同事们鼓励和打气,报以微笑的说句:not big deal,let′s smile! (无需担心,微笑面对! )
在SARS爆发期间他主动参加了上海电视台抗典公益片的录制。该公益片宣传的是“同舟共济,相信上海”。Bivash用自己的行动最好地演绎这八个字。 (上海日报供稿)